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马嘉璐 南沙报道
【资料图】
如何发挥广东海洋区位与资源禀赋优势,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7月28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向晓梅在2023海丝(南沙)论坛·海洋牧场发展论坛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专访时表示,广东亟需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充分利用经略南海机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支撑、消费结构转型及消费牵引,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在深远海智能养殖装备研发制造、优化海水养殖空间布局、推动近海养殖向深远海拓展等方面实现赶超发展。
7月28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向晓梅在2023海丝(南沙)论坛·海洋牧场发展论坛发言。
广东是贯彻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承载地。2022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近年来已发展形成产业体系较完备、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海洋经济体系。
不过,向晓梅观察到,与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密集的山东、辽宁等地区相比,广东的海洋牧场还存在近浅海养殖密度过大、养殖质量下降、深远海开发不足、抗台风装备技术研发薄弱、产业融合程度较低等问题,特别在海工型养殖平台的布局方面相对迟缓。
向晓梅认为,广东需要在学习借鉴其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广东市场经济优势,依托广东海域资源特点和南海深海特色,建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近浅海和深远海相统筹的现代化海洋牧场。
如何实现?向晓梅提出六点建议:
一是推动重大政策创新与重点领域改革,在“百千万工程”建设中凸显海洋牧场建设的示范和特色。在用海用地方面率先突破,探索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开展无居民海岛使用权市场化出让,明确海域与资源权属分配。岸海一体,梯度开发,近浅海布局增殖型海洋牧场,深远海布局装备型海洋牧场。
二是完善技术体系。强化原创驱动,形成“科学选址—生境营造—资源养护—安全保障—融合发展”海洋牧场技术体系,建立海上平台和养殖工船建设及检验的技术标准体系,打造“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立体观测体系。
三是培育现代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建设海洋牧场产品产地认证和品牌培育系统,打造高端优质海洋牧场产品品牌。发展具有广东特色的“海洋牧场+”融合发展新模式,培育集资源养护、生态旅游、产业融合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体。
四是推动海洋牧场集群化发展。培育融合型海洋牧场建设中新业态;推动装备业和渔业的融合,以及企业之间的协作,拉动相关联的产业形成集群化发展。通过资源整合、技术创新、品牌输出、跨界经营、兼并重组等方式,培育产业关联度高、品牌影响力强、创新能力突出的“航母型”“旗舰型”企业。并支持培育一批具有鲜明发展特色和较高成长性的“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企业。
五是创新多渠道海洋牧场投融资模式。充分发挥“财政+金融”的系统引导作用,创立专项基金,综合利用财政补助、贷款贴息、专项债等手段和方式,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牧场建设。
六是强化海洋牧场生态修复和碳汇功能。在海洋牧场示范区开展人工鱼礁建设、贝类底播增殖和增殖放流等工作,探索实施深海养殖网箱项目建设和“渔光互补”养殖新模式,建设“碳汇渔业”海洋牧场。
“要把海洋牧场建设提升到‘再造一个新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层面。”向晓梅表示,通过陆海统筹推进陆海产业链对接,以海洋需求引领构建安全自主可控的海陆一体化产业链,对广东构建起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陆海统筹开发格局,走出一条通过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3海丝(南沙)论坛·海洋牧场发展论坛的主题为“湾区蓝芯 深拓全球”,共同探讨广东海洋牧场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路径,助推我国海洋牧场实现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州市农业农村局、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和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支持下,由广东海丝研究院主办,广东海洋协会、南沙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南沙区农业农村局、湛江湾实验室协办。本次论坛也是广东海丝研究院在南沙举办的第五届海丝论坛。
关键词: